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法学2103班举行“算法”专题线上读书会
点击数: 时间:2023-09-02

受限于物理距离,我们无法聚在一起分享阅读感悟。线上读书会作为连接读者的一种新型方式,也能够让我们共同探寻作者的世界,分享彼此的见解与感受。自2023年5月起到8月中旬,法学2103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王娅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利用暑期时间陆续进行了五次读书分享会。

5月7日,法学2103班举行了第一次读书会,阅读书籍为杰米·萨斯坎德的《算法的力量:人类如何共同生存》。首先,王娅老师分享了其本科逸事,意在告诫同学们面对专业书籍不要有畏难、抵触情绪,“读不懂”是正常的,但不要放弃阅读。接着,朱志强、孟煜恒进行了第一部分的汇报与评议,介绍了当下算法的背景与技术的趋势,还补充了本书的地位、作者的信息等。于利成、唐宇凡进行了第二部分的汇报与评议,重点介绍了政治方面,即算法的武力,同时也有一些批判性理解。周雅菁、朱柯璇进行了第三部分的汇报与评议,围绕算法不公正、民主等概念进行了展开。总体而言,可借用于利成同学的总结:乍一看,以为是关于技术的,再一看,是关于政治理论的,最后一看,是关于人本身的。在其过程中,王娅老师不断与汇报人和评议人进行思维碰撞,进行点评与拓展,如其中的“代码即法律”“人文主义思想”等,并延伸介绍了相应的书籍与理论。

7月26日,举行了第二次读书会,阅读书籍为布莱恩·克里斯汀、汤姆·格里菲思的《算法之美》。朱婕、朱乐扬进行了第一部分的汇报与评议,重点介绍了37%法则和基廷斯指数的算法科学性和可行性,其内在的支撑正是数据的稀缺性,如何获取更有利的数据在寻找最满意决策中同样重要。陈羽柔、朱鑫宇进行了第二部分的汇报与评议,分别介绍了排序与缓存,并通过整理图书、遗忘曲线等案例以此抛砖引玉。贺宇霏进行了第三部分的汇报,王娅老师进行了针对性评议,并围绕时间调度理论进行梳理,介绍了一些专有名词,如最早到期日,最短加工,优先级反转、优先级继承等等。最后,单雨彬、李彦和闫坤进行了第五部分的汇报与评议,讲解了很多由数学模型演变的社科模型,如囚徒困境和纳什均衡等。

8月2日,举行了第三次读书会,阅读书籍为佩德罗·多明戈斯的《终极算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塑造世界》。该书的一、二章节由雎沁蕊和谈心悦两位同学进行,他们从我们的生活为切入点,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机器学习的革命和终极算法,并强调社会机器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三、四两个章节由孙知艺、花泽惠两位同学介绍,主要讲述了符号学派和联结学派,两个学派都在一定领域内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又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五、六两个章节由司研、徐梓萱两位同学介绍,他们补充了进化学派和贝叶斯学派,我们可以知道谁学的越快谁就会赢,所有东西都有关联,但不直接联系。王娅老师总结道,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是时代的潮流,我们不能抵制它,而是要去接受它,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坚守住原则,强调科技伦理意识。

8月9日,举行了第四次读书会,阅读书籍为凯伦·杨、马丁·洛奇编著的《驯服算法:数字歧视与算法规制》。张艳磊、周梦茹进行了第一部分的汇报与评议,点出了算法不中立带来的歧视现象,并重点指出算法对于主观误差的深化是一种“看不见”但需警惕的危害。于思雨、周靖颜围绕着算法系统的偏见问题展开,对当下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和来源的数字歧视进行了具体介绍。陈思涵、杨乐琪介绍了“智能锤子”“盖尔算法”“算法行政”等算法概念,并指出所谓的自愿使用工具并非自主,有可能是因为个体深受社会压力而不得不为。钟苏艳与陈欣茹对第七、第八章进行了分享,聚焦于公共部门的算法规制与回归监管本身的机器学习算法的使用问题,同时引出了算法行政的弊端。王娅老师推荐了韩炳哲的《透明社会》供大家课后补充阅读,并补充道,我们在各类软件、应用和系统上面的种种数字留痕,使我们在算法面前变得无比透明,并且遭遇着全面监控的可能,这对个体自主的威胁主要在于个体会无意识地进行自我监视,这是我们面临算法入侵时必须注意的一点。

8月16日,举行了第五次读书会,书目为罗宾·邓巴的《人类的算法》。本次读书分享会由丁海婷、茆欣怡、杨佳丽、张珊、杨若菲、宋昕玲、谢婉莹、杨夕莹、牛城锐、杨小艳进行了分享与评议。这本书与前几本书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着眼点在于“人”,从“人”出发讲“算法”,而不是从“算法”出发讲“人”。全书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集群,其构建的独特系统与“算法”之间的不谋而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类自身的思考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算法呢?这本书对人类的生理特征、社会特征、人类大脑与动物的显著区别以及人类如何用宗教为自己的生命划下定义等方面都有着墨,让我们从客观上了解人类的同时,也强化了对自我的认知。

通过这五次读书会,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有效地阅读与分享,而且也触及了规范化的学术思考。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秉持开放和尊重的原则,悉心倾听他人的观点,也反思并挑战自己的固有想法,为面向大数据时代的各项变革实现了思维和心理上的重要转变,相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宝贵财富。

(法学2103宣传委员 周靖颜 撰文)

 fxy.nufe.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法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 法学院制作、维护

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南京财经大学德正楼四楼 (邮编:210023)  咨询电话:025-86718796


南财法学院公众号